汇率制度起源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从古时以物易物,发展至今天以货币购买所需的物品与服务,当中经过了很大的演进和很长的时间改革,才构成今天的外汇市场制度。只要国家之间不断追求国际收支平衡、维护货币政策自主、保持贸易与资金自由进出,外汇汇率就会不断地变动。
纸币制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加速成长,黄金生产速度却未能配合货币供应的需求,此外,在大战爆发期间,很多国家停止兑换黄金,使金本位制名存实亡。虽然其后各国都努力尝试恢复该制度,但由于当时各国货币与黄金的兑换价难以回复旧观,汇率出现极为反覆不定的情况,加上1929年西方各国发生经济市场危机,影响蔓延至美国及全球,最后触发世界性的经济混乱和动荡。主要经济国家为了解决危机,纷纷将货币贬值,同时把进口关税提高,更禁止黄金兑换以减少数量外流。这时,沿用了约一百年的金本位制遭到严重破坏。
在金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破坏后,各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采取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与外汇管制,将黄金挂钩为基础的体系改为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制度。最终,在1931年英国首先宣布放弃该制度,其后各国跟随,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矛盾,不但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还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因此,某些国家在这个纸币制度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政策-与其有密切关连的友好国家及殖民地组织成为一个货币区,这种趋势逐渐发展成三个主要货币区,分别是美元区、英镑区以及法郎区。
这个制度主要是以这三种货币为运作中心,例如:美元区, 区内每位成员的货币汇价比率都是用美元固定,区内所有经济贸易交收都是以美元来结算,而区内所有储备包括外汇和黄金都集中存放于美国。这个期间的外汇活动主要集中在美元、英镑和法郎之间,一直维持到约1944年。
美元本位制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与经济局势发生了重大转变,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汇率制度来稳定汇价及促进贸易发展。经历了两次世界战争,美国的经济与政治地位超越了英国,成为全球超级强国与领导者。
美、英、苏、法等四十四个国家,在1944年7月于美国新罕布夏州(State of New Hampshire)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与金融会议,目的为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各国代表于会议中通过设立两个国际性组织,分别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orld Bank)。会议又建立新的货币体系,提升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地位,也成为国际储备中心中除黄金之外另一个主要选择。布雷顿森林制度的协议是一个结合金本位制和采用固定汇率,但又可做适当调整的新制度。规定各国维持1盎司黄金兑35美元的价格,各国汇率只可在1%范围内波动,除非某一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方可超越此规定范围,但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的允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旨是消除各国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维持各国汇率稳定及监督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有储备基金,向国际收支发生问题的国家提供纾缓辅助。国际复兴银行,即世界银行的工作,主要是提供短期和长期贷款融资。美国在世界大战期间已经累积了大量的外汇和黄金储备,成为了金融世界的强者。这个强者的地位在国际货币制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黄金只可以与美元挂鈎,其他的国家货币则与美元挂钩,而汇率的制定都是以美元为核心,主要的贸易交收也是以美元结算,这就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制度。
布雷顿森林制度解决了过去各种制度的不足,例如国际储备需求、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等。这种制度透过国际性会议来建立新的体系,从两次世界大战后约三十多年间,它对促进国际间贸易及世界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但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却又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浮动汇率制
在布雷顿森林制度的阶段中,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摩擦减少,令世界经济繁荣,欧洲和亚洲的经济得以从战争破坏中复原。直到1960年,美国先进工业强国的地位开始受到西德与日本的挑战。随着世界性贸易的需求与数额不断增加,黄金生产的速度又远落后于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张,美元为主要货币必须维持体系稳定性。由于不能随意增加货币供应来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于是产生货币流动性不足,终于引发了美元危机。
当时世界开始对美元失去信心,整个汇率制度也随之动摇及彻底崩溃。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出现长期性急速扩大,通货膨胀严重,美国世界经济领导者的地位开始动摇,及美元兑黄金的官方价格亦开始受到质疑,这些都使美元难以遵守原定的汇率协议。美元第一次贬值发生于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布新经济政策,调整了美元与黄金的官方价格机制。但新政策仍未能为美国改善贸易逆差,也未能解决国际市场的混乱。其后1973年美元又作出第二次贬值的宣布,美元价值不断下降,世界各国开始构想对策,把原来的固定汇率制改为汇率自由浮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和改革汇率制度的临时委员会,并于1976年在牙买加通过浮动汇率制可行性的协议,随着布雷顿森林制度的结束,世界外汇体系踏入了一个发展新历程。
浮动汇率制是指外汇汇率应该由供应和需求的市场来决定,一国的货币汇价波动上下幅度不应该有所限制。这种新的制度和之前各种制度不同之处,是放弃了各国货币和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例关系,这种汇率制主要是依靠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对于各国中央银行,还可给予自己制定的货币政策,及运用干预市场的权力来维持该国的货币政策,加强各国在贸易收支的能力,改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所引发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世界外汇市场的体制。
外汇市场发展原因
外汇市场的主要服务,是为买卖外汇设立交易场所。外汇市场是一个无形市场,全天候24小时运作。它是一些外汇金融机构、企业以及投资者等通过电话、电子通讯设备以及电子交易系统等方式进行买卖,以各种主要交易货币为买卖对象对象所形成的一个领域。现今世界全球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经济互相融合,而当一国的经济出现变动时,也会影响其他国家的稳定。外汇交易是国与国之间主要的贸易工具,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达到4万亿美元,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都是通过货币交换进行,外汇交易市场是现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交易市场。
而外汇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
汇率自由浮动
汇率自由浮动的产生,使外汇市场的效益得以发展,将原本的贸易结算功能,转变为对未来货币价格波动的预测,并从中作出投机买卖操作以及风险回避的活动。由于汇率的波幅都显著扩宽,为投资者带来了无限的机遇,愈来愈多的投资者参与外汇买卖。
-
取消外汇管制
金融制度自由化主要是放松了资金的自由转移、利率的自由浮动及放宽金融业务的规范等。而英国在1979年取消了外汇管制之后,政府改革金融业务,加上位处优越时区,成为交易量最大的外汇市场。由于美国没有对金融业设置管制,外汇参与者众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主要的外汇市场。日本从战败后,积极提升日元在国际的地位,在八十年代也放宽了外汇管制,推动日本金融业的发展,凭着经济急速起飞,东京外汇市场曾经成为第二大的外汇市场。各个主要金融市场放宽金融业务的自由化,大大地推动了全球外汇市场的发展。
-
简化交易过程
七十年代计算机开始普及,金融市场的运作也起了转变,但技术仍处于初级的阶段。进入八十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全面突破,首先是美元结算的处理时间缩短,由两天缩短至即日,其次是建立全球外汇交易网络,把全球各地的终端机连接,只需要数秒的时间就能划拨数千万的资金。直至九十年代末期,互联网大行其道,使投资者参与外汇市场的程序简化不少,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新技术的革命也为外汇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参与者众多
外汇市场从七十年代中期后,开始结束固定汇率制度,将主要的外汇交易功能,由国际间的贸易支付需求,逐渐转变为投机买卖操作以及风险回避活动。因汇率的自由浮动,使外汇市场的获利机会提高,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参与。
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
-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主要维持汇率和货币政策的稳定,因此它进行外汇交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盈利。 - 外汇银行
外汇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参与外汇操作的动机很多,主要包括:投机买卖、风险规避等,但最终都是以盈利为主。 -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外汇经纪商、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交易的模式有短期的投机以及长期的投资,其主要目的也是以赚取利润为主。 - 跨国企业、进出口商等
他们在业务上必须参与外汇买卖,主要是资金划拨、海外投资、控制成本及汇率风险等因素。 - 一般投资者
因对未来汇率变动有所预期而参与外汇交易,并借此盈利。
- 中央银行
-
资讯普及化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外汇市场的发展机会,无论在交易模式或是获取资讯方面,都经历了划时代的改变。外汇市场由原来通过电话才能与银行完成交易程序,演变至仅需通过互联网连接交易平台,即可直接进行外汇交易,再不需经过繁复的确认程序。
外汇交易另一方面要求新闻资讯搜集及时,互联网在这方面完全解决了此问题,投资者通过交易系统就能获得即时行情,并可获得专业评论及图表分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