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元与美债
首先,我们知道,美元指数是以美元与欧元、日元、英镑、瑞元、加元、克朗六国货币之间的一个加权后的相对比值。
美元的强大逻辑如下:世界经济发展-跨国贸易盛行-美元需求量提高-美国加印美钞-世界各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增加-美国发行美债回收美元便于管理-美国债务增加-美国采取美元贬值、政治手段和负利率等措施消减债务压力-重新循环。
接下来,先从美国的发债和印钱机制说起。财政部是不能自己印钱的,钱花完了只能去借钱,打的借条就是国债。借条的利息就是国债票面利率,用财政部每年的税收收入来还这笔利息。财政部能找任何人借钱,谁买了国债相当于借钱给财政部了。只是财政部没卖完的国债,美联储必须全买了。
美联储是印钱的地方,但他也不能随便印钱,拿到多少国债就可以对应的印多少钱。国会决定了财政部借条的总额度,如果财政部总额度要用完了,需要取得国会的同意才能调。
每一张印出来的美元都对应着一份国债,而国债又代表了未来的财政收入会用来还这部分的利息和本金,因此印国债就是向未来借钱。而财政收入代表了美国经济走势。美国整体实力强,国家信用好,所以可以一直发债,一直印钞票。
美债的发行采取招标拍卖方式,定期批量滚动发行。国债是以贴现债券或息票债券的形式发行,其中国库券等短期国债一般以贴现债券的形式发行,而中长期国债以息票债券的形式发行。一般是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
拍卖是这样进行的。
财政部说:我要发1000万的债券,你们都来买吧。
到了拍卖时间一帮金融机构就过来报价了。他们会报出自己想要的利率,以及准备买多少金额的债券。如果成交了,他们就会拿到报价对应的收益率。
买方当然希望发行利率越高越好,但财政部也不傻,他们会根据报价由低向高排,每个报价都有对应的购买金额,当总购买金额到了本次发债的额度,其余的报价就不接受了。因此买方报价太高的就不能成交。一方面买方会尽量报高价,另一方面太高的价格又成交不了,再加上发债的频率比较密集,所以债券利率会密切跟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美债规模已经突破24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债务雪球越滚越大,风险急剧攀升。由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美国停工停产造成了经济上巨大的损失,美国推出2万亿刺激经济方案,债务规模不断加码提升。
目前,日本是美债的第一大海外持有国,持仓规模达到1.26万亿美元,2月份增持566亿美元的美债。中国是美债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国,持仓规模达到1.09万亿美元,2月份增持137亿美债,1月份增持87亿美元。此外,英国是美债的第三大海外持有国。
美债是美元统治世界货币保持霸主地位的一个很好的融资工具。经济增长时,人们风险意愿上升,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国国债价格下降,表明买美债的人少,投向非美货币和风险资产的资金多,美元指数下跌。
收益率下降,美国国债价格上升,表明买美债的人多,投向非美货币和风险资产的资金少,美元指数上涨。大部分情况下,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呈反向关系。
二、美债与美股
美债与美股都是美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标的之一,二者是并列关系,都对美国经济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因为流动资本在同等风险的条件下,势必会追逐更高的收益率,在同等收益下,肯定会追逐更小的风险。现在标普500的分红率已经达不到2%了,而美国国债6个月的收益率都已经高于2%。
对于国债这种基本零风险的资产,收益率高于股票的情况下,那么肯定会有一部分资金将会从股市中撤离。但是美债和美股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
从短期来看,受市场的风险情绪影响,股票和债券是负相关关系。市场避险情绪较强时,投资者就会抛售股票,将资金放在更为保险的投资标的,比如说政府债券。如此一来,就会促使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下跌),股票价格下跌。反过来,若投资者的风险追逐情绪增强,从债市撤出的资金便会涌入股市,由此造成股票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上涨)。
但长期来看,美股和10年期基准美债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持续。美银美林曾对此作出研究,发现过去六十多年以来,二者的相关性游离在-63%与+75%之间。也就是说,美股和美债之间的关系,可以从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比如说在2009至2010年量化宽松)变成非常强的负相关关系(2013年中期缩减恐慌)。
对比1950年代和1970年代,经济增长和通胀变化会影响两者间的关系。在1950年代末,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2.5%上升至3.77%,当时标普500也一路走高;而在1970年代,由于通胀上涨,收益率上升,但同时股票却在下跌。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在1950年代,经济增长复苏,通胀亦并未引起市场的担忧。而在70年代,美联储就没有压制住愈演愈烈的通胀,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这令债券收益率上涨,股市承压。
宏观经济的冲击,比如说重大的金融危机和债务违约也会影响二者的关系。从1982年起,通胀开始大幅下滑,美联储也开始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令债券收益率大幅下滑。同时,美国经济从1983年开始强劲反弹。所以这段时间里,股市上行伴随债券收益率下滑,此时美股和美债是正相关关系。但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随后1998年的的俄罗斯债务违约令情况突然出现变化。一开始,受到避险情绪的影响,美债收益率下跌,股票价格下滑。美联储迅速降息,但随后为了不落后于通胀马上又再度加息。这令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直接至在2000年2月触顶),股市在反弹后因经济仍然强劲而继续走强。
美联储的政策对二者的影响也很大。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开始了降息周期,当利率降至零水平之后,由于已经不存在降息空间,美联储启动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政策(购买债券),也就是所谓的“直升机撒钱”。具体操作就是,美联储印发更多的货币,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大量美债,从而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美联储的购债举动直接推升了美债价格。
另一方面,由于在QE期间,企业的借贷成本非常低,帮助其利润实现强劲增长,虽然这个时候整体经济仍然偏弱。有了央行作为后盾,投资者大胆追逐风险,押注股票价格走高。而且,机构投资者也得以极低的保证金购买股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股市走高。在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期间,美债收益率下跌,股市上涨。
三、美股与A股
股票作为一种权益类商品,其价格本身与三样东西有关:一是商品本身的价值,二是股票的供求情况,三是资金流动性的规模。所以,上市公司如果是高增长的公司,往往意味着高价格,因为高增长的股票在市场是稀缺品种,大家抢着购买,于是就成了稀缺产品;当股票总体供给少,资金供给量大时,市场整体就会上涨。股市的资金供给,受央行政策与A股市场对投资资金的吸引力影响。所以我们研判市场,就看上面三个方面。
过去A股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市场,资金供给主要来源于散户,机构资金比例很低,所以A股是百分百的政策市,政策好、散户认可了,牛市就来了;涨得高了,政策调控了,机构割了散户的韭菜,牛市就结束了、大盘就跌了。所以,那个时候中国股市与美股联系是不大的,如果非说有联系,那么就是A股还是受美联储的一定影响,因为中国央行的政策过去会看着美联储的政策调整,于是对A股就有间接影响。但美联储的利多或利空作用并不决定A股走势,因为影响更大的政策和散户对A股市场的看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过去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封闭的时候与美股关联不算太大,只是间接有点关联,而且主要显现在情绪上和美联储的政策上。
然而,随着近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经济、中国股市会影响到其它市场,其它市场也会影响到A股,这是必然的。相比过去,中国股市和世界资本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随着中国经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A股对世界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中国的政策对世界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美国股市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散户很少,所以当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大家会自动调整交易策略。中国股市过去以散户投资者为主,一旦恐慌会形成羊群效应,你跑我也跑,于是恐慌被快速放大,于是跌得也就更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然而通过对A股市场最近统计分析显示,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占比已经超过了51%,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提升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价值发现,能够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股市融入全球,阻碍资金双向流通的阀门已经被打开,那么中国的优质资产则会受到全球资金的亲睐,被全球资金重新定价。特别是随着沪股通、深港通的启动、投资金额取消上限,在国内资金投入香港市场的同时,外资借助陆股通不断流入。加上QFII、QDII、RQFII额度的不断扩大,外资总量在中国市场的占比越来越高。
相对当前美股过高的估值,A股有更大机会获得长期回报;此外,随着MSCI纳入A股并快速计划提升比例超过20%,海外投资者对A股前景感到乐观,并且也将影响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
接下来做个简要总结,本篇结合上一篇文章(美元与黄金、原油、股市的关系逻辑)对货币、美债、原油、黄金和股市进行了初步和较为全面的梳理,由于内容涉及较多而不一而足,所以暂且搁笔在此。随着笔者研究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后续再来进一步吃透这个话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