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外汇交易开户链接

商品价格走势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变迁

  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有关商品价格周期循环规律是否将发生彻底改变,并演绎“超级牛市循环”的争论不绝于耳,原因是原油等少数商品价格已经突破了几十年来的波动区间,并有进入新的箱体运行的趋势。考察和追溯代表整个商品价格运行的CRB指数的几次历史性变化,可以发现国际货币体系和主要计价货币汇率的大幅变动对商品价格走势所带来的深刻影响。通过下面对CRB指数与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质疑所谓的“超级牛市循环论”能否站得住脚。

  上个世纪至今的近百年间,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并成为CRB

  指数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深刻变化的主要成因。

  1,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二战以前,享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凭借

  其强大的军事、贸易、金融和经济实力,建立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英镑成为国际上最主要的贸易结算和计价货币,世界各国大都实行金本位制。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这段期间,CRB指数基本上在50-100点区间运行。只有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才令CRB指数一度回落到50以下区间。这一段时间尽管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但由于黄金作为硬通货和主要计价货币的相对稳定,商品价格的波动并不算剧烈。

  2,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二战结束后,老牌的英帝国日落西山,由美国取而代之。当时美国工业制成品生产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以上,黄金储备更是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74.5%。美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固定汇率)的“双挂钩”机制。在这个体系下,美元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无论是作为计价单位、贸易货币,还是市场干预工具,美元都处于无可置疑的强势地位。二战后,由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速了欧洲和日本的战后重建,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带来的金融稳定,CRB指数的运行上了一个台阶,主要波动区间位于100-150之间;由于各国承诺维持法定汇价的稳定(波动不超过+/-10%),整个商品价格的波动也极其狭窄,1953-1972年的近20年期间,CRB指数的波动范围只有区区20点左右。

  3,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汇率制度的变革期。1971年初,美国在持续78年贸易出超后第一次出现贸易逆差,美元面临沉重抛压。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现黄金,美元与黄金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寿终正寝。固定汇率制度的解体令美元大幅贬值,1971年12月美元一次性贬值8.57%,1973年2月再度贬值10%。到1975年,马克相对美元升值50%,日元和法国法郎升值约25%。世界货币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以及美元作为主要计价货币的剧烈贬值,令全球商品价格出现历史性的重大变化。从1971底开始,CRB指数扶摇直上,迅速脱离原来运行的窄幅箱体,在两年半左右时间内翻了一番有余。围绕200点上下振荡一段时间后,从1977年开始再度大幅攀升,1980年底达到其历史最高点335点。从此,CRB指数介于180-350点之间新的、长达三十多年的大箱体运行格局形成了(见附图)。整个商品价格在这个箱体之内宽幅振荡,出现周期循环规律。经济周期、供求关系和游资的推波助澜,令各大宗商品演绎各自波澜壮阔的牛熊循环,其中以铜价的牛熊交替最具有代表性。

  4, 欧元的面市并未改变全球货币体系的格局。作为区域性的统一货币,欧元在面市后,一度对美元贬值22%,随后又从低点回升58%,欧元的大幅波动,显示其并未完全定位;尽管欧元的出现对美元的垄断地位构成了挑战,但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比重不超过30%,而美元仍占到50%以上;在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中美元则占有60-70%的比重。因此,欧元尚无法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更谈不上引起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了。因此,欧元自1998年面市后,并未导致商品价格体系出现结构性的变动,CRB指数也未出现脱离原有波动区域的迹象。

  5,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导致“亚洲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CRB指数几次上台阶式的重要历史性变动,都是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变革息息相关的。计价货币的币值是衡量商品名义价格的基本标准。以1998年的美元汇率为基准折算,铜实际价格的最高点9360元是在1916年出现的。而自1974年以来,铜年度实际价格一直处于下降过程之中。要使整个商品价格再上一个台阶运行,目前能找到供求关系或计价货币体系结构性的变异吗?少数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其理由有二,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基础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产生了饥渴式的巨大需求,而人民币的升值或重估,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购买力;随着中国最终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以及人民币的大幅上浮,将迫使周边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促使美元对许多亚洲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亚洲各国或多或少都采用了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亚洲与美国之间形成了一个区域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双方发展速度的差别和经济结构的改变,这个区域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逐渐在迈向瓦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起到催化这个过程的作用。其实,尽管国外媒体渲染21世纪为“中国世纪”,但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其实只与中等发达国家意大利的规模相当,离经济总量1893年即成为世界第一的美国仍有很遥远的距离;而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到资本项下的自由流动,再到成为国际货币,中间有漫长的路要走。人民币要在本世纪形成对美元及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和挑战,绝非一朝一息的事情。

  我们知道,作为全球商品最主要的计价货币,美元汇率与商品价格走势呈负相关性,美元的持续剧烈走低,将推动商品名义价格的攀升。尽管存在巨额“双赤字”的结构性缺陷,但这种老生常谈的题材不可能令美元再度剧烈走贬。况且,美国政策当局所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是不可能彻底放弃的,因为美国决不会将经济和美元霸主地位轻易拱手相让。美元不过是掠夺全球财富的工具之一,很难进入无序贬值状态。加上息差和美国经济的相对强势,美元还有中期反弹的动能。因此,仅仅从货币体系和汇率变化角度看,整个商品价格脱离原来运行区间,条件远不具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