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管理政策传导机制的框架
外汇管理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外汇管理部门运用政策工具,实现既定外汇管理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我国外汇管理政策传导机制,经历了从直接传导向间接传导的转变。直接传导机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意味着外汇管理政策绝对服从国家计划经济需要,保障国家对外汇资源的支配。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外汇管理政策传导机制逐步过渡到以间接传导为主(见图1)。
外汇管理政策工具。当前,外汇管理工具以行政法规规制管理为主、经济手段为辅;以微观管理为主、宏观审慎管理为辅。具体工具包括真实性审核、资本管制、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国际收支统计分析和预警等。其中,对于经常项目实行真实性审核,对于资本项目实行事前审批、核准或事后备案;现有宏观审慎管理工具较少,只有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
操作目标—外汇收支行为真实性。这是外汇管理部门运用外汇管理政策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的目标变量。操作目标要具备与中间目标的相关性强、可控性强的特性。选择外汇收支行为真实性作为操作目标,这是因为,一旦外汇收支行为真实性得到保证,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将受到极大抑制,中间目标外汇储备余额变动就能基本反映真实对外经济活动的变化。实践中,外汇管理部门必须对银行开展的代客和自身外汇业务以及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进行真实性审核,确保所有外汇交易都有真实的贸易投资背景。外汇收支行为只要达到真实性审核要求,外汇管理的最终目标也就基本上能够实现了。
中间目标—外汇储备。这是指处于外汇管理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外汇管理部门在一定的时期内和某种特殊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中间目标需具备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最终目标具有良好相关性的特性。之所以选择外汇储备作为中间目标,就可测性而言,外汇管理部门能够迅速获取外汇储备余额变化的准确数据、来源项目,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就可控性而言,结售汇差额是外汇储备余额变动的主要来源,外汇管理政策工具调整能影响到市场主体外汇收支行为的变化,包括收付汇、结售汇行为,对结售汇差额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外汇储备余额的变动;就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而言,外汇储备余额变动不仅直接反映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而且影响到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和国民经济的运行。
最终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2008年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外汇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就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言,外汇管理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方面,通过防范异常跨境资金大规模流出入,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优化经济结构……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