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一”假期的结束,大家也都纷纷回归自己正常的工作生活中。然而,就在国庆的最后一天,央行官网发出消息,称10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就在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后,人民币大幅下跌。其中,昨日(10月8日)离岸人民币周一跌破6.93关口,日内逾跌40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收盘价报6.9135,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21点,创2017年3月10日以来的新低。
降准释放7500亿元增量资金,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有限
根据央行官网消息,此次下调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除了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外,还可再释放资金约7500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为什么会选择通过再次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呢?
央行给出的解释是,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而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其实说白了就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的下跌,市场开始怀疑降准是否给人民币带来更大的贬值压力?
其实,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央行也表示,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并且我国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加之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降价了”,手里的钱该怎么花?
虽然对降准是否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的问题,央行给出的答案也是否定的,但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走低也是事实。然而,这些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对于海淘一族来说,先购汇变得更加划算。众所周知,海外代购的兴起,价格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同样的商品,从境外海淘回来的价格一般都会比在国内专柜购买便宜很多,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乐此不疲舍近求远的原因。但如果人民币贬值,会让热衷依赖代购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觉得“不划算”。
要知道,海外代购通常分为外币入账和人民币入账两种结算方式。外币入账便是用信用卡消费按照外币结算,持卡人还款时需要以外币进行还款,若没有外币,就需要人民币来购汇来还款。如果手中有足够的外币,以外币还款便涉及不到成本的增加。
但是算下来,先购汇会更划算。相信很多出国旅行的人在国外消费是喜欢刷信用卡,如果人民币在升值,延期还款时反而还能节省点钱。但如果人民币贬值,还款时则相对还更多的钱。因此在贬值的情况下,代购们最好还是选择用现金支付比较划算。
其次就是出境一族,尤其是留学生们。人民币的贬值无疑是加大了中国父母们的负担。人民币贬值,对于留学在外的学生们来说,意味着和同样多的人民币换取的外币要比以前少,在国外的生活费、学杂费等成本统统增加。
再次,也是波及范围最广的——股民。由于国内A股的走势与人民币大多数的时候是高度相关的。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人民币贬值,很多人会考虑将钱换成美元。贬值引发本币资产估值下降,导致金融以及房产相关板块逐渐走弱,甚至会拖累整个上证指数的下跌,致使股民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可能会使境外融资企业由于负担较重的财务负担,导致相关股票估值下降。
离岸人民币与在岸人民币的下跌,多多少少会影响居民的生活。但贬值对一些出口企业来说会带来利好消息。从理论上来说也确实有利于出口,一些即时结汇的小型出口企业在此期间可能会由此获利。然而,一些交易量较大的外贸企业,由于提前与银行锁定汇率,则未必能感受到贬值带来利好影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