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伍治坚证据主义,作者:伍治坚
图片来源:子图网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在短时间内把基准利率降到0,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连续推出了3轮量化宽松。拜这3轮量化宽松所赐,美联储持有的美国国债市值,从2008年的4千亿美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2万4千亿美元左右。它持有的住房抵押证券(MBS),其市值从2008年的0上升到了2018年的1万8千亿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仅通过量化宽松,美联储就向市场注入了近4万亿美元的流动性。
很自然的,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头几年,市场十分担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恶性通胀。比如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里埃尔·鲁比尼在2009年7月撰文预测:国债收益率将显著上升,通胀率也会超出众人的预期。有“商品大王”之称的吉姆·罗杰斯,在2009/10年间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公布的CPI指数具有欺骗性,通胀率会有大幅度提升,并因此鼓励众人购买大宗商品来对冲通胀的威胁。
在今天事后来看,这些担心通胀的专家们全都错了。从2009年到2019年,美国每年的通胀率大约在2%上下波动,最低-0.4%(2009年),最高3.2%(2011年)。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基本上呈现出一个逐渐向下的趋势:从2009年的4%左右,逐渐下降到2020年7月的0.6%。就是说,专家们担心的高通胀根本没有到来,更别提恶性通胀了。十年前购买债券的投资者,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回报。
这种现象让很多人感到费解。按照传统的货币金融学理论,如果央行提高货币供给量,这些增加的货币供给,迟早会通过银行系统被注入到实体经济,并抬高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导致通胀率的上升,甚至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在历史上,有很多像魏玛共和国、津巴布韦这样滥发货币导致恶性通胀的例子。
然而我们的现实世界,却和教科书上的理论大相径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沃顿商学院金融教授杰里米·西格尔认为:
虽然从2008/09年开始,美联储大幅度扩张其资产负债表,购入了数以亿计的各种债券。但是这些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其实都留在了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里,并没有被借出而流入实体经济。背后的主要原因是08年的金融危机让监管者意识到银行系统的脆弱。
为了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各国政府都要求银行大幅度提高存款准备金。2010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III》,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引入了一系列流动性监管指标以加强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这些措施,都导致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大大提高,导致央行提供的货币没有转换成贷款注入实体经济。
2020年第一季度,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世界各国政府和央行都采取了非常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手段。
比如美国国会通过了2万亿美元CARES法案,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到0~0.25%,宣布无限量量化宽松。欧洲央行推出量化宽松计划PEPP。日本政府分几次宣布推出总额达1万亿美元的应急财政刺激等。因此这一次,大家又都不免开始担心起来:和2008年相比,今年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有没有本质不同?会不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在杰里米·西格尔看来,2020年的刺激方案,有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政府和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实实在在的流入了实体经济。
举例来说,美国的M1,即狭义货币供应,在今年3月到5月这短短两个月间,上升了25%。这个上升幅度非常惊人。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后,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美国的M1货币供应上升了15%~20%左右,还不如今年的两个月。
根据FDIC的统计报告显示,从今年1月份到6月份,美国各大银行的存款账户里,增加了2万多亿美元。仅4月份一个月,银行存款就上升了8650亿美元,比2019年全年存款增加额还要多。毫不夸张的说,美国各大银行已经被现金的海洋所包围。
为什么会一下子多出那么多现金?这主要是因为,为了应对新冠疫情,政府推出了援助法案向个人和企业发钱(比如PPP),联储在市场上大规模购买各种债券,而有一部分消费者则开始增加储蓄。他们要么没地方花钱(原来的度假、出行等计划被延期或者取消),要么主动存钱以应对新冠带来的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了银行中存款的快速增加。
这个新现象,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银行的存款利息越来越低。
作为储户你不满意?银行他根本不差钱,不怕你把钱转走。所以对于普通储户来说,现金的吸引力会越来越低,变得越来越”烫手“。他会选择把钱花掉去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或者投入股市或者房市,以追求更高的回报。消费和购房会直接推高通胀率,而买股票则可能鼓励企业扩大生产,间接推高通胀率。
第二、从历史上来看,一个经济体最后的通胀率跑多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的容忍度和决心。如果央行看到通胀苗头就及时加息,收紧银根,那么通胀率就比较容易可控。而如果央行对通胀采取容忍,甚至纵容的态度,那么通胀率就可能持续攀升。
目前看来,各国央行的态度,似乎是乐见通胀率上升。
举例来说,美联储在近期表示,接下来如果要升息的话,需要通胀率上涨和失业率下降两个目标同时满足。由于目前通胀率仅在0.6%左右,失业率又高达10%左右,因此需要达到联储升息的条件的话,很可能需要等上好几年。
联储也提到过一个“平均通胀率”概念。就是说,只要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通胀率可控,那么即使暂时通胀率超过2%,也是可以容忍的。
美联储对于澳大利亚央行的”收益率封顶“政策也非常感兴趣,有意效仿。”收益率封顶“的意思,是随时准备在市场上购买无限量政府债券,以保证债券的收益率不超过某一个目标价位。这其实也是一种量化宽松,目的就是将市场利率保持在低位,以持续刺激经济增长。这些信息表明,美联储会容忍,甚至乐见通货膨胀。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借的钱越多,通胀就对它越有利。因为通胀可以拉低货币的购买力,其实就是相当于让债权人补贴借款人。由新冠危机引发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极大的拉升了美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同时由于经济衰退导致GDP下跌,因此债务/GDP比率上升更快。
根据惠誉的预计,到了2021年,美国的债务/GDP比率将超过130%,接近希腊在2010年债务危机前的债务/GDP比率,甚至高于美国二战时期的120%左右的历史高位。
要想把债务/GDP比率降下来,无非两种方法:降低分子去杠杆,或者增加分母求增长。欧债危机的现实经历告诉我们,去杠杆十分痛苦,很少有人会主动支持。因此更温和的策略,是想办法把分母做大。通过通胀率来提高名义GDP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之中降低了政府的负债,更受政客的青睐。
历史中总有相似之处,但从来不会重复。由新冠危机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大增,再次引发关于通胀的讨论。如果这一次的货币供应真的如西格尔教授所说,继续快速推高M1的话,其带来的乘数效应将是非常强大的。这种发展趋势,对股票和房地产更加利好。对于想通过资产配置来提高回报的投资者,应该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未雨绸缪,早做安排。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第三方作者所有,相关授权事宜请联系原作者。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金十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内容